2025年7月3日,小鵬汽車發布了旗下全新中型純電SUV——小鵬G7。新車共推出602長續航Max、702超長續航Max、702超長續航Ultra三種配置版本,官方指導價分別為19.58萬元、20.58萬元和22.58萬元,并同步開啟交付。
和以往的智能電車不同,小鵬G7的關鍵詞不再是“幾個攝像頭”“多少塊屏幕”,而是被重新定義為“大模型”“AI芯片”“本地部署”,這輛車也由此成為全球首款實現L3級有效算力的AI家庭SUV。
有效算力全球第一,不只是芯片的堆疊
在智能駕駛技術演進進入算力競爭階段之后,小鵬G7直接拉高了行業標準。新車首發搭載3顆圖靈AI芯片,支持整車2250TOPS有效算力。這個數字相較于目前主流量產車型的水平,已經是3到28倍不等。同時,小鵬G7還是首次在智能座艙中加入專屬AI芯片的車型,座艙AI算力達800+TOPS,遠超當前主流車型座艙平臺。
這樣的硬件基礎,為小鵬G7搭載的本地端大模型提供了實際落地的可能性。具體來說,VLA和VLM兩個模型分別負責智能駕駛和人機交互。VLA-OL模型構建了“運動型大腦+小腦”的結構,具備強化學習能力,而VLM模型則使座艙理解力躍升——能記得用戶的習慣、能在沒有明確指令的情況下做出反應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一切都在本地端完成,而不是依賴云端。這意味著更快的響應、更低的延遲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隱私保護能力。
智駕體驗覆蓋全場景,HUD體驗更進一步
基于強大的AI架構,小鵬G7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實現了從城區到高速的無縫銜接。其全系標配的圖靈AI智駕系統,支持自定義泊車、人機共駕等多項能力。同時,NGP功能的使用覆蓋更廣,場景之間的切換更為自然。
而在視覺感知方面,小鵬G7首次搭載“追光全景”AR-HUD系統,由小鵬與華為聯合開發,具備87英寸顯示幅面、12000nit持續亮度和1800:1對比度。在導航或輔助駕駛場景中,系統可將路徑、警示等信息“畫”在前擋風玻璃上,實用性與沉浸感同時提升,解決傳統HUD系統中“看不清”“反光強”“信息少”的常見問題。
空間利用率高,收納設計有點細節控的意思
在設計上,小鵬G7沒有選擇通過極限壓縮駕駛艙來擠出空間,而是采用了短前懸長后懸的比例布局,車長4753mm、軸距2896mm,得房率高達88%。整車空間達4.47立方米,后備箱常規容積為819L,擴展后最大達2277L。
收納方面,小鵬G7共有39處細節儲物設計,比如帶磁吸功能的前排小桌板、42L前備箱、帶電子鎖的手套箱、專屬紙巾盒卡槽等,實用性不算“花哨”,但考慮得挺周到。
在乘坐舒適性上,新車全系標配座椅通風、加熱、按摩與電動調節,座椅填充采用12層結構,柔軟度為54mm。前排頭部空間為1062mm,后排為1035mm,實際體驗上屬于較為寬敞的一類。此外,全車標配20揚聲器音響系統、電吸門,以及多種香氛選擇,在主觀體驗上也確實有“更高一級”的質感。
“857”三電配置,超充效率成為短途出行關鍵變量
動力系統上,小鵬G7標配“857”三電組合,即800V高壓平臺、5C超充AI電池、最高702km CLTC續航。得益于5C電池的加入,車輛支持最大451kW峰值快充,10分鐘最多可補能436km,12分鐘可從10%充至80%,一定程度緩解了純電用戶的“補能焦慮”。
官方數據顯示,車輛百公里能耗低至12.9kWh,折合每公里電費不到4分錢。如果按照平均家庭月出行1000公里來計算,日常用車開銷確實比燃油車更“省”。
駕駛方面,小鵬G7搭載的“太極AI底盤”是此次重點之一。通過AI加持與底盤硬件融合,該系統支持識別最遠200m前方路況,響應時間快至300ms,并可實現周期性的自學習。配合雙叉臂+五連桿結構和液壓襯套設計,使底盤調校既保留了一定的駕駛感,又不會犧牲舒適性。
主動安全能力拉滿,AEB剎停速度刷新行業紀錄
主動安全部分,小鵬G7配備14項主動防護功能,并在AEB自動緊急制動能力上實現突破。實測中,該系統可在130km/h速度下完成剎停,面對低矮障礙物、夜間視野不佳等場景,依然保持準確識別和穩定響應。
車身結構方面,新車采用鋼鋁混合架構,具備10噸以上車頂抗壓強度、41,600N·m/deg的扭轉剛度,并引入前后一體壓鑄技術提升整體安全性能。后部潰縮區達600mm,提升車內成員在后碰時的安全余量。
海內外銷量雙增長,智能化落地持續推進
在品牌整體表現上,小鵬汽車2025年上半年累計交付197,189臺,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,連續8個月月交付超3萬臺。在海外市場,小鵬汽車上半年出口車輛超18,000臺,進入英國、意大利等新市場,在新加坡、挪威等地躋身中國新勢力銷量榜首。
小鵬G7的推出,是其從“智能電動車”向“AI汽車”跨越的一次階段性成果。從芯片、大模型到底盤與安全能力,小鵬G7展示了技術體系的進一步成熟。而在價格層面,將L3級算力、大模型本地部署、800V快充、高階底盤等配置壓縮進20萬級區間,也反映出新勢力對主流家庭市場的再聚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