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觀:氣場不輸百萬級,但細節更年輕
第一次見到領克900實車時,說實話確實有點被它的體量震住了。5240mm的車長,配上那種方方正正的輪廓,遠看還真有點攬勝的既視感。不過走近了就會發現,領克的設計團隊還是藏了不少小心思——比如車頭那條能玩“燈語”的LED燈帶,解鎖時會有流水效果,晚上開出去辨識度直接拉滿。

對了突然想起,這車的尾門居然用了“天地門”設計(上下分段式開啟),這種在國產SUV里絕對算稀罕物。下半截能放下來當個臨時座椅,露營時坐著釣個魚啥的,你懂的,主打就是個實用主義。
座艙:這次把“移動客廳”玩明白了
拉開車門才明白什么叫“堆料狂魔”。前排那塊30英寸6K一體屏簡直像把IMAX影院搬進了駕駛艙,配合高通驍龍8295芯片,滑動菜單時的跟手程度比我手機還流暢。音響更夸張,全系23個哈曼卡頓揚聲器起步,選裝包能加到31個——這么說吧,試駕時放了首《加州旅館》,鼓點落下的瞬間真的能感覺到聲浪在腰椎上震動。

重點要說第二排。Ultra版本帶座椅旋轉功能,把靠背調成面向第三排的模式后,中間過道寬度居然能塞下個小茶幾。配合頭頂那塊和前屏同規格的吸頂屏,全家出行時后排孩子看動畫片、大人面對面聊天,還真有點MPV的味道。最意外的是第三排:座椅加熱+按摩這種越級配置就不提了,每個座位居然都配了獨立杯架和Type-C口,這待遇放在百萬級豪車里都算稀罕。
動態表現:5米長的車也能“劈彎”?
起初我對這種體量的SUV操控沒抱期待,但2.0T插混頂配版實在顛覆認知。三電機四驅系統爆發的650kW綜合功率,4.3秒破百的加速能力,紅綠燈起步時甚至有點性能車的眩暈感。更絕的是后輪主動轉向系統——掉頭半徑比某些緊湊型轎車還小,地下車庫一把方向就能揉進去,完全不像個車長超5米的大家伙。

底盤方面雙腔空懸絕對是靈魂配置。過減速帶時“噗嗤”一聲就碾過去了,遇到長波路面則像踩在云朵上。最黑科技的是那個預瞄式魔毯懸掛,通過雙目攝像頭提前掃描路面,碾過井蓋前減震器就已經調整好阻尼,車身幾乎沒什么起伏。話說回來,這種細膩的濾震表現,可能只有開過傳統豪華品牌的人才能體會出價值。
智駕短板:夠用,但不算頂尖
必須承認,領克900的輔助駕駛放在傳統車企里算第一梯隊。英偉達Thor芯片700TOPS的算力,處理高速領航綽綽有余,自動變道動作也比多數合資車果斷。但橫向對比就尷尬了——同價位的問界M8已經能做到無圖城市NCA,而領克900還在依賴高精地圖。對于科技發燒友來說,這個差距可能直接左右購買決策。

家用場景的終極答案?
帶孩子試駕時發現個暖心細節:B柱上的空調出風口永遠避開直吹,溫度調到24℃時第三排也能快速涼快下來。這種對全家出行的周全考慮,可能才是它和“偽六座”SUV的本質區別。當然,30萬價位注定要面對理想L8這樣的勁敵——后者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組合拳確實誘人,但領克900在駕駛質感和機械素質上的優勢,或許能打動那些“既要又要”的家庭用戶。

最后嘮叨句價格策略。28.99萬起的實際入手價,比預想的低了小幾萬,看來領克這次是鐵了心要走量。不過對于觀望中的消費者,建議等等終端優惠——參照領克09的降價史,半年后說不定會有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