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(chuàng)新品類空調一機難求,冰敷手持電扇銷量猛增。
7月,歐洲多國氣溫突破40攝氏度,“清涼經濟”正在成為這里的消費新剛需。阿里國際站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制造的移動空調、便攜風扇、制冰機、冰激凌機成為“夏日出海四大金剛”,制冷類產品GMV(商品交易總額)同比增長77%。而“不靠空調過夏”的歐洲正成為中國制冷設備制造商出海目的地。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近日聯系多家家電等產品出海企業(yè),采訪多名歐洲消費者,看中國“降溫神器”如何在當地市場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空調正進入歐洲家庭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日前報道稱,近90%的美國家庭有空調,但在歐洲,這一比例約為20%。隨著高溫天氣席卷歐洲大陸,空調銷量激增。根據德國消費者門戶網站Verivox的數據顯示,2021年,只有約3%的德國家庭擁有空調。到2024年,這一比例上升至19%。國際能源署發(fā)布的報告預測,到2050年,歐盟的空調機組數量可能會增加到2.75億臺,是2019年的兩倍多。
在德國最大的電器連鎖店萬得城柏林一家門店,這里的降溫產品讓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特約記者看得目不暇接,有空調、電扇、電冷毯、頸扇等。店員告訴記者,這些產品以“中國制造”最多。
其中,空調產品就有上百種之多。記者看到,空調產品中,有海爾、TCL、美的等熟悉的中國品牌。一位叫梅蘭妮的顧客告訴記者,她準備購買海爾的一款具有人工智能技術的空調,省電且便宜,價格近1000歐元。她表示,中國制造的空調性價比比韓國、歐洲產品更高,功能也更多。
“有關空調的爭議正成為歐洲今夏政治博弈的焦點。由于最近的熱浪,歐洲對空調的抵制正在減弱。”《華爾街日報》22日報道稱。
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(tǒng)計,今年1月至5月,中國家用空調出口額達94.5億美元,同比增長17.8%;風扇出口額達56.5億美元,同比增 7.1%;冰箱出口額達33.2億美元,同比增長5.1%。
安裝和運行空調非常昂貴,限制了歐洲人使用空調。據萬得城店員介紹,安裝分體式空調需要得到房東,甚至政府部門許可。安裝也必須由執(zhí)證專業(yè)人員進行,費用高達數百歐元,還需要定期維護。
美的空調歐洲大區(qū)總監(jiān)朱洲接受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美的空調針對歐洲市場推出的創(chuàng)新品類PortaSplit(移動分體式)空調,在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荷蘭等國家大受歡迎,很多市場是“一機難求”。
朱洲向記者介紹稱,與傳統(tǒng)的分體式空調不同,美的PortaSplit空調雖然也分為室內機和室外機,但安裝十分簡單,用戶可以自己動手安裝,同時也具備移動空調的便攜性,制冷體驗也很好。“北歐的空調,購買產品加安裝,費用基本需要3000歐元,西歐和南歐要稍微便宜些。但美的這款移動分體式空調的售價是1199歐元,因為可以自己安裝,能省下不少安裝費。”
朱洲告訴記者,今年夏天,“Midea/PortaSplit”在谷歌德國的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20倍,目前累計銷量超過8萬臺。
爆款電扇怎么做出來的
除了空調,記者觀察到,在德國,幾乎每家每戶都能找到幾件“中國制造”的降溫小商品。許多德國消費者告訴記者,“中國制造”的降溫商品不僅有價格優(yōu)勢,且產品類別齊全,還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、新奇有趣的創(chuàng)新。
斯特凡是德國柏林的一名水電工,工作場所沒有降溫設備。最近,他在百貨商店購買了一套中國品牌的降溫制服,不僅透氣,還可免受高溫、紫外線和汗水的侵襲。記者了解到,降溫制服得益于制冷面料或衣服隔層里的通風小裝置等特殊技術,內部溫度可以比外部環(huán)境溫度低 15攝氏度,非常適合在炎熱的施工現場穿。
今年3月份,維肯熊品牌供應鏈管理(深圳)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磊就知道,半導體冰敷手持電扇將是今夏爆款。劉磊回憶,過完年,3月份,歐洲等國家訂單陸續(xù)壓下來,半導體冰敷手持風扇果然“爆了”。
“爆品”在行業(yè)內標準是月銷售10萬臺,劉磊公司的這款半導體冰敷手持風扇的月銷售量大概在20萬臺左右。
“通常我們要比市場提前半年感受到趨勢。”劉磊告訴記者,這些年,市場每年都流行新款爆品。今年,越南、泰國還爆了一款帶風扇的帽子,帽子里安裝了一個小風扇,既涼快又遮陽,歐洲市場也有火起來的趨勢。去年,高速手持風扇全球銷量排名靠前,再往前,各種做冰塊的制冷設備也火爆過。
目前,半導體冰敷手持風扇市面上賣100多歐元,“你可以理解一個鐵片通過技術制冷,吹出來的風帶著鐵片的冰感,十分涼爽”。劉磊表示,雖然看似技術簡單,但歐洲本土市場做不了類似產品。“歐洲自己做劃不來,主要就是成本高,人工貴。而小件家用電器的技術中國已經很成熟,產業(yè)配套很齊全,注塑、電路、組裝、電池等,所有的產業(yè)鏈,別說在深圳,就在我們一家公司,我都能滿足80%以上的需求,” 劉磊稱。
陳建安(化名)在深圳經營一家手機零部件公司,偶然發(fā)現便攜式風扇有市場需要,也拿出部分產線生產掛脖式電扇等產品。“市場非常注重一些細分領域的需求,從立式風扇到桌面風扇,再到不同場景,比如掛腰、掛脖風扇,客戶在某一些特定場景上有需求,中國市場能做的就是迅速抓住客戶需求,及時對產品進行調整。”陳建安告訴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,“你能挖掘出客戶的顯性或者隱性需求,把產品做好,質量持續(xù),成功機會就很大了”。
越來越重視產品IP
出海過程中,劉磊在很多地區(qū)和國內同行不期而遇。在歐洲市場,他自認為公司對當地市場的熟悉程度比不過其他同行。前幾年,制冰機爆火,來自浙江的制冰機大量上市后,市場價格不斷下滑,利潤已經非常低。今年4月份,劉磊所在的公司還在陸續(xù)向海外銷售制冰機,“有可能都不賺錢,但為賺個人氣一直留著,維持著老客戶”。
此外,劉磊告訴記者,出海多年,自己非常重視產品的IP(知識產權)。“別看一款小電扇,我們上市之前,首先要考慮的是把它專利外觀等等在各個地區(qū)都注冊完畢。我們開發(fā)一款產品,在還沒看到現貨的情況下,前期投入成本就接近20萬元。”
在義烏國際商貿城,浙江星寶傘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張吉英也感受到歐洲市場對防曬產品的需求激增。張吉英告訴記者,“我們的優(yōu)勢就是可以針對他們的需求不斷改進產品”。根據歐洲客戶需求,她的傘增加了很多功能,比如帶風扇、帶手電筒,款式越來越多,有的傘特別輕,只有100克左右,傘骨用的是碳纖維材料,傘布用的是納米技術,收起來小巧輕便,深受消費者喜歡。
張吉英說,在義烏,感受的不僅是國際經貿的晴雨,而是要學會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轉向。“大家都說生意不好做的時候,我們不會去抱怨市場不好,所有的不好都是自己的不好,因為自己產品沒有更新,或者沒有服務好客戶。”張吉英說,“如果我們把客戶服務好,產品做得更好,客戶就離不開我們產品,這才是我們一直要做的。”